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力度的建议 | |||
|
|||
(据温州市人大代表、致公党温州市委会成员、温州鹿城区卫生局副局长王璋弟反映)非法行医是指一切违反法律法规从事医疗职业活动的行为,非法行医的存在带来很大危害:1.从事非法行医的人员多无合法资质,经常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危及生命。2.使用的药品来源不明,存在使用假药、劣药的危害。3.就医环境恶劣,不具备消毒设施,极易造成交叉感染。4.租住房屋,居无定所,出了问题一跑了之,难以维权,影响社会稳定等等。据统计,仅温州市鹿城区就有无证行医300余家,近几年来我市持续保持了打击非法行医的高压态势,执法力度日益加强,然而,尽管打击非法行医取得一定成效,医疗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但由于经济利益驱使,非法行医现象至今仍禁而不止,打而不绝, 今年来亦是发生了多起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恶性事件,这不仅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更是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一、 非法行医存在的主要原因 1.低收入人群给非法行医提供了生存市场。近些年来,公立医院的运行从机制上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医疗费用、药品费用增长过快,超出了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社会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许多非法行医者正是瞅准了这块市场,走低价路线,见缝插针并迅速蔓延,同时依靠这些比较稳定的“客源”来维持生计、抢摊市场。 2.医疗体制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生活在城郊结合部的外来务工人员大约有200多万,社会医疗保险并未将这些人员纳入医保范围,外来务工人员到大医院或正规医疗机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且正规医院看病手续繁杂,价格相对较高,这种不平衡的就医供需现状是导致非法行医存在的最直接原因。 3.非法行医者法律意识淡薄。国民的整体法律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是违法行为发生的现实因素。同时,无证行医者普遍存在学历低,法律意识淡薄,对于现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了解极度缺乏,甚至以身试法。 4.卫生监管和打击力度不足。卫生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及覆盖范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执法人员数量的严重不足,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技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联合执法时各部门之间配合尚处于磨合期,没有真正发挥有效的联动作用等等。 5.药品药械和出租房的监管未到位。药品、药械是行医者的“血源”,出租房是行医者的“立足之地”,这两者监管不到位的话,必然出现“死灰复燃”。 6.非法行医成本低廉和重新开诊率居高不下。这类无证诊所的面积大多数仅5--10平方米,而且集诊断、治疗、吃住为一体,设施简陋、安全隐患大,投入少利润高。黑诊所被打击取缔后,非法行医者由于没有其他谋生手段,重新开诊率居高不下。 二、打击非法行医的建议和对策 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为此建议如下: (一)各部门齐抓共管,实施综合整治。打击非法行医涉及面广量大,且事关稳定大局,建议由市政法委牵头,卫生、公安、食药监、工商、计生等部门和功能区(街道)成立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齐抓共管,综合整治才能取得实效。 1.卫生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监督所应全面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力度,负责现场查封,粘贴公告,没收非法行医者的药品、器械等,对构成犯罪的非法行医案件,及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2.公安部门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对把房子租赁给非法行医者的房东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情节严重、涉嫌非法行医犯罪的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管理。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将无证诊所的药品经营行为纳入日常监管,切断黑诊所药品供应链。 4.工商部门应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房屋出租人予以处罚。同时,根据《广告法》规定,查处虚假违法医疗广告,配合卫生等部门查处雇佣“医托”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对无证诊所严厉打击、坚决取缔。 5.人口与计生部门着力查处非法行医单位的“两非”行为。相当一部分黑诊所有从事“非法终止妊娠手术”行为,是造成我市出生性别比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计生部门应加强打击无证诊所的“两非”违法犯罪行为。 6.行政执法、电力、水务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权限分别对无证诊所采取拆违、断电、停水等措施,从生活必需品上督促非法行医者主动停止无证非法行医活动。 7.各功能区(街道)应对辖区内非法行医情况进行排摸,并与相关部门开展辖区内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工作。建议把打击非法行医任务纳入政府考核指标,适时建立区域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二)堵疏结合,完善医疗布局与医保体系,根治非法行医。在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同时,合理疏导具备行医资格的人员开设合法诊所或到合法医疗机构执业,真正从源头减少黑诊所的产生。 1、卫生行政部门可适当放宽医疗机构规划。要放宽区域医疗机构规划,同时对有证医疗机构在外来人员密集地段进行合理布局,最好是抓准务工人员信任老乡的心理,可探索设立由各个省份执业医师举办的个体诊所,最大程度缓解外来人员的就医需求。 2、将外来务工人员逐步纳入医保范围。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政府应联合企业一起将他们逐步纳入医保范围,同时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向所有有证医疗机构延伸,有效减轻外来务工人员的诊疗成本。 3、大力推进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农民集聚房建设,让无证行医者无处行医。无证行医人员的行医地点基本上是租用城郊结合部的低矮破旧老房子,原因是所处地段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租金便宜,行医成本较低。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农民集聚房建设的大力推进会让无证行医者无法承当相应的房租,提高行医成本,动摇无证行医存在的基础。 (三)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安全就医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在执法过程中加强对周围群众和出租房屋主进行宣传的同时,借用新闻媒体,正面宣传采访执法全过程,揭露违法事实,提高群众对非法行医的危害性的了解。同时提供附近合法医疗机构的地址和电话,引导群众到合法医疗机构就医,帮助他们树立拒绝到“黑诊所”看病的理念。 (四)广开群众举报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广泛的借助社会监督力量,让“黑诊所”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处处被打,无处藏身。 |
|||
上一篇: | 下一篇: |